4月7日下午,华侨大学科研大会在泉州校区明德堂召开。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两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陈文章,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卢哲明,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欧阳丽娟,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潘少銮,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颖,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廖良结,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吴保忠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校党委书记徐西鹏在会上讲话,校长吴剑平主持第一阶段会议,副校长林宏宇、黄辉、缑锦参加会议。
陈文章对华侨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的成绩表示称赞,希望学校发挥侨校特色,努力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理论创新研究高地;加强中青年社科人才梯队建设,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整合学科优势,深化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等领域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卢哲明肯定了华侨大学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将持续支持学校科研工作,在共享全国院士专家学会资源、共建科研交流平台、学术资源共享、科普活动、科技工作者服务和科研决策咨询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
徐西鹏在讲话中对学校科研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他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把牢科研工作方向,努力开创学校科研工作新局面;聚焦高质量发展,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坚持需求导向,聚集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科研服务贡献度;加强交叉融合,提升科研工作整体效能,拓展科研创新深度。
吴剑平指出,今年是华侨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5周年和建校65周年,学校将以全校科研大会召开为契机,更好发挥侨校作用,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凝心聚力、锐意创新,努力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推动新福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黄辉作华侨大学科研工作报告并主持第二阶段会议。他从“体制机制改革”“有组织科研”“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全面总结汇报了“十四五”期间学校科研举措和成效,分析研判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科研工作要点。
会上,陈文章、卢哲明、徐西鹏、吴剑平共同为华侨大学科研院揭牌。吴剑平向华侨大学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代表颁发聘书。同时,会议还举行政校企合作协议现场签约仪式,并对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3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福建省第十五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厦门市第十二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2023年度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教师代表进行表彰。华侨华人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吴小安、化工学院陈爱政、旅游学院谢朝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姜峰分享了各自从事科学研究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经验和感悟。
福建省科协、省社科联,厦门市科技局、科协、社科联,泉州市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科协、社科联,南平市科技局、江西省金溪县政府、省内外企事业单位等主要负责人以及学校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相关校部机关、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学院党政领导和教师代表等170余人参会。

华侨大学科研院揭牌仪式

颁发华侨大学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代表聘书

政校企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科研大会现场
(责编:魏琳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