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9月21日华侨大学增设医疗系(学制五年),并列入当年招生计划(首批60名新生于9月10日入学)。1964年1月4日中侨委同意将医疗系迁回泉州校本部,并更名为医学系(学制六年)。1970年1月17日福建省革委会撤销华侨大学,医学系并入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12月国际知名分子医学家许瑞安教授领衔成立华侨大学分子药物学研究所,揭开华侨大学医药学科建设序幕。2007年10月华侨大学第一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分子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2012年4月以分子药物研究所和分子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基础,挂牌成立生物医学学院和分子药物研究院。2012年11月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获得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17年4月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成立,与生物医学学院、分子药物研究院合署办公。
学院现有药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点、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点和药学、临床医学等本科专业。2016年生命科学与医学学科群进入福建省一流学科“高原学科”建设;2020年药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专业教师47人(教授12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3人),97.8%具有博士学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人、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团队或个人3个、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1人、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福建省“高端外国专家团队1个、福建省“闽江学者”4人。
学院近年来科研成果显著,年均科研经费超千万元,位于学校前列。学院先后获得国家“863”计划专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中外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国家海洋局海洋产业化项目、南方海洋研究中心项目和国家一类新药等一系列国家重点项目和一大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横向课题有国家一类新药CS2164制剂的开发研究、国家一类新药TW9138的开发研究等;年均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Bi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篇左右。
学院成立了分子药物研究院、基因组学研究所2个实体研究机构和海洋生物科技研究所、基因治疗研究所、干细胞研究中心、海峡两岸天然药物与食品研究中心等4个非实体研究机构,拥有分子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精准医学与分子诊断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福建省高校研究中心、厦门市海洋与基因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厦门市海洋药物与功能性食品科技创新等科研平台,以及福建省生物医药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厦门市生物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省(部)市级培养合作基地。在泉州校区和厦门校区拥有实验室面积12000平方米,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购买了基因测序仪、核磁共振波谱仪(Bruker Avance III 400M)等精密仪器,以及DNA测序仪、基因脉冲导入仪、real time PCR仪等用于药物筛选。
医学院在泉州校区和厦门校区拥有实验室面积12000平方米,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购买基因测序仪、核磁共振波谱仪(Bruker Avance III 400M)等精密仪器,以及DNA测序仪、基因脉冲导入仪、real time PCR仪等用于药物筛选。目前,已建立一个广谱、高滴度rAAV 中试车间,生产的病毒可以达到1015vg,满足Ⅰ期临床研究的需求。建有先进的虚拟人体解剖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可与哈佛大学医学院联网共享解剖课件等。3D建模打印实验室可应用于医学影像分割和三维重建、个性化医疗植介入器械设计、生理和病理解剖结构模型设计和医学训练模型设计。
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产学研用”结合,拥有华侨大学附属海峡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附属厦门长庚医院、附属泉州妇儿医院等22家临床教学基地,并先后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国家燃香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青岛海尔生物科技公司、亚泰制药有限公司、中侨制药集团、福建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盛迪医药有限公司、厦门飞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如实道科技有限公司、高品医学检验实验室、灵源制药有限公司、泉州华诺生物科技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建立了“药学-生物技术”3+1双学位项目,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葡萄牙国立分子医学研究院等建立学生互派、英文师资合作等项目,并与牛津大学、芝加哥大学、奥克兰大学、新西兰皇家科学研究院等著名科研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为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办学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华侨大学医学院
邮编:362021 电话:0595-226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