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华侨大学与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马“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11月9日在厦门召开。来自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45名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马关系、东盟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等议题深入研讨。
马来西亚对华特使、国会议员陈国伟,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董事长、拿督陈洺臣,华侨大学副校长曾路、原校长贾益民等出席开幕式。
陈国伟表示,今年是中马建交45周年,两国关系面临提质升级重要机遇。马来西亚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具有独特区位优势,期待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加快自身发展。陈国伟希望,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加强两国人文交流,实地解决民生议题,有效促进“民心相通”。他并感谢华侨大学为各国专家学者提供良好的研讨平台。
“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作为马国华校的代表,与中国华侨大学已有良好的合作基础。”陈洺臣介绍,两校将以联办中马“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为契机,打造两国学术研讨与交流的高端平台。
曾路表示,华侨大学将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进一步推进“海丝”高端智库建设,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共同为中马两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出谋划策,为中马“一带一路”合作提供新思路、新举措。
研讨会期间,陈国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玉主,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潘永强,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许培源等专家学者作主题演讲。
在题为《中马“一带一路”合作:新机遇、新愿景》的演讲中,陈国伟提到,马来西亚华人通过对全球海外华人、中国、东南亚地缘政治的影响力在马中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马来西亚华人对祖籍国忠诚及身份认同与落叶归根的精神认同将推动马中互信,为“一带一路”成为文明之路、开放之路、繁荣之路贡献力量。
面对国际格局的新变化,王玉主认为,中国--东盟关系机遇与挑战并存。东盟国家的大国平衡战略一方面使中国与东盟经济上相互依赖,另一方面也使中马政治互信需要增进提升。在当前中国崛起与美国相对衰落的国际格局变化中,中国与东盟应共同维护中美大国的良性互动关系。
潘永强认为,马来西亚政党轮替后开启的新型马中关系,正在试图重建马来西亚在东南亚的中等强国声望,尝试构建一个平等互惠、相互尊重的马中关系,同时避免在中美两大超强大国作出倾斜。
许培源围绕《创新国际科技合作、引领“一带一路”建设》,指出“一带一路”是创新之路,国际科技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与沿线国家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四大合作举措,是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互利共赢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点领域。
本次研讨会得到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国民大学、马来西亚中国商务理事会、菲律宾丝绸之路国际商会等多个高校和智库机构,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暨南大学、广西大学,福建社科院、云南社科院等近20所高校、研究机构的45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
据了解,为促进中马两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自2016年以来,华侨大学与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常态化联合举办中马“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每年一届、两校轮流承办,吸引了众多政要、专家学者、商界精英与会,围绕中马关系、合作、战略与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在中马两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中马两国智库深入交流、推动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
作为承办单位的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不断整合海内外资源,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学术高地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智库,通过出版《海丝蓝皮书》、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贸易畅通高级研修班等,提供学术研讨和凝聚共识的高端平台,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位于马来西亚柔佛新山,其前身为1975年成立的宽柔专科部,1990年获马来西亚教育部批准创办,是马来西亚华校的代表,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及子女教育中有重要影响。
研讨会开幕式合影
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