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之声网5月8日北京讯(记者杨娜)继2018年首部《海丝蓝皮书》之后,近日,华侨大学发布第二部《海丝蓝皮书》。该书围绕“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年度进展及重大现实问题,侧重海上互联互通、海丝经贸合作、海洋安全与风险、海上航道建设、海丝地缘关系等研究领域,追踪相关国家和地区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的平台搭建、机制建设、措施出台、项目进展等动态情况,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专业化、权威性年度报告。该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前沿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为企业在海丝沿线的发展和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海丝蓝皮书(2018~2019)》分为总报告、国别与区域篇、专题篇三个部分。
华侨大学何光强、许培源在“总报告”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已发展为多国各方“共享蓝色机遇、共筑四海融通”的国际海洋发展合作平台。要推动海丝建设进一步走实走深,建议完善“一带一路”顶层设计,统筹海陆平衡发展;着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增进大国间政治互信;深化国别调查研究,加强政治生态沟通;拓展海丝公共外交,推进民心相通相向;科学评估海丝实践,循序渐进推动建设;统筹国内海丝行动,化竞争为协同合力。
“国别与区域篇”从国别和区域的角度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动态评估,研究探讨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新动态、新问题和新机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庞加欣、赵江林指出,促进沿线国家战略对接是顺利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与沿线国家对接的合作方式和合作领域应更具多样性;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徐秀军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间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与动力,应加强与该地区重点国家在政治、经济、人文与机制建设等方面的“一国一策”务实合作。
“专题篇”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双边或多边合作中一些共同关切的热点问题,重点对海外利益保护、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油气开发与能源贸易合作、南海地缘战略通道、中东地区非传统安全等进行了研究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孙璐、许利平提出,中国企业和机构等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遭遇诸多风险,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亟待建立完善的海外利益保护机制;海南大学康霖指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油气资源等能源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能源贸易已经成为我国海外能源进出口贸易和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办于1960年的华侨大学,一直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和“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学校于2014年3月在国内高校率先成立了丝路研究智库——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自成立以来,该研究院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统筹开展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密切相关的前沿性课题研究;整合海内外资源,提供战略研讨和凝聚共识的高端平台,致力于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学术高地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智库。研究院定期出版《海丝蓝皮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辑刊,《海丝蓝皮书(2018~2019)》便是第二部《海丝蓝皮书》。该书由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华侨大学原校长、教授贾益民任主编,教授许培源任副主编。
原文链接:http://vos.com.cn/news/2019-05/09/cms915863articl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