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下午,华侨大学2023年第17期教学沙龙在外国语学院举办,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林佩璇教授应邀做了题为“红色翻译与课程思政”的主题讲座。此次活动由翻译系主任陈恒汉译审主持,也是外国语学院建院60周年院庆系列学术讲座和研究生“跨界工作坊”系列活动之一,研讨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外国语学院相关教师、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和沙龙研讨。
林佩璇教授的讲座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渗透性;红色翻译研究的缘起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翻译课程思政实践中红色翻译的案例应用与解析。
讲座之始,林教授首先对“思政”的概念进行了学术阐释和通俗化阐释,然后采用宏观和微观的分析方法,从国家教育政策和引用韩愈、陶行知和托尔斯泰等先人、哲人的观点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教师职责内核的两个基本维度,即教书(实践层面)和育人(思想层面),认为新时代教师应当承担好“成功的劝说者、话语修辞者、言语沟通者、思想政治话语介质的使用者”等四种职责,从而更好地成就自我、实现内心富足并成为构建美好社会的积极因子。
接着,林教授对红色翻译研究的缘起及其与课程思政的结合进行了分析探讨。她从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红色翻译基因出发,将红色翻译史分为三个阶段,即五四时期(1902-1930)、抗战时期(1931-1945)和新中国30年(1949-1979),并提出基于红色翻译的课程思政探索视角和研究议题,包括翻译史重新梳理与思考、翻译家思想研究、翻译活动目的和策略研究、翻译与社会历史之间的互动等。
然后,林教授结合翻译课程思政实践中的案例进一步进行解析,认为在课程思政教学中除了导入红色翻译家群体及其翻译行为,探究其社会背景和内在动因之外,还要总结红色翻译实践经验,探讨其对宏大的翻译史重梳的积极作用,凸显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后面还以《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过程为例,表达了对红色翻译家严谨工作态度的敬佩之情,以及红色翻译家的创新性对新时期翻译工作者的启示,并在讲座过程中与在座的研究生进行了互动。
最后,林佩璇教授强调,红色翻译史以及相关红色翻译家的实践与翻译精神是一笔巨大的课程思政和学术研究宝库。课程思政不是“假大空”地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践行师之真谛,实现教师职业价值的必经之路。正确有效的课程思政实践可以成就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引导学生成长,也是教师实现自我精神世界提升的佳径。
在讨论环节,翻译系许春翎、谭颖琳等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并积极与主讲嘉宾切磋了相关问题,参会的老师们针对沙龙的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就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相关问题。针对在场老师们的问题,林教授一一进行了解答。讲座尾声,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璐岚老师进行了总结性讲话,对林佩璇教授的到来和分享表示感谢,同时勉励各位师生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争取产出更多的教学和育人成果,教学沙龙研讨顺利结束。
(撰稿:凡帅帅,审阅:陈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