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U News

华大新闻

华大新闻

3月14日凌晨4:07,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刘可晗还在耐心引导着最后一批同学进行核酸检测。夜间的气温骤降,使防护面具蒙上了一层水雾,喊了一夜的嗓子已经开始变得沙哑,此时已经连续忙碌十几个小时的她,虽显得有些疲惫,但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

前一天,泉州市丰泽区发现本土疫情,我校根据属地安排,迅速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坚决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由于防控形势变化突然,华侨大学泉州校区一万多名师生的核酸检测工作需连夜完成。

13日下午4点,刘可晗看到华侨大学侨侨志愿服务青年突击队的招募信息便主动报了名,但此时名额已满。于是她便和已经报上名的好友林芷嘉说:“如果人不够或者有任何需要,可以立马联系我,我可以充当后备军,哪里有缺口,可以随时补充上来。”

17时,刘可晗接到了林芷嘉的电话,得知需要临时增补一名志愿者。于是她立即戴上口罩,从宿舍飞奔去检测点。到了集合点后,穿上全套防护服变成“大白”的那一刻,刘可晗在入口处眺望着安静且又透露着严肃的北区操场,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晚上18时30分,包括刘可晗在内的志愿者们,被分别安排在场外引导处、入口检录区、测温消杀区、场内等候区、信息登记区、亚等候区等不同的岗位。刘可晗被安排在了出口区,引导检测完的人员有序离场。

深夜22时,刘可晗扯着嗓子不知喊了多少遍,“请大家保持一米间隔,排好队,有序从出口离开,不要拥堵……”但为了保护防护服的有效利用,她仍然坚持少喝水或不喝水。同时,她还要每10人一组记录人数,方便统计,虽然很辛苦,但每每听到同学们说道一声“谢谢”,还是感到无比温暖与欣慰。

23时,志愿者们开始轮班吃饭,面包和牛奶是他们的晚餐。可能是因为饿了,也可能是在抢时间,刘可晗和她的“战友”林芷嘉、卢聪、赵紫朵、简佳琰一起在操场的台阶上狼吞虎咽地吃着,不敢耽搁。

14日凌晨2时,“这是感觉最累的时候……”刘可晗说道,“我当时觉得大脑开始陷入了停机状态……”周边开始越来越多的同学说:“好困啊,好困啊……”打哈欠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但是大家都没有离开自己坚守的岗位,有的原地跳了起来,有的不停地在拉伸身体。刘可晗的好友卢聪对大家说:“再熬一下,过了这个点你就不会困了!”同学们都笑着“质疑”他。

凌晨4时,全体华大师生员工都检测完毕,志愿者们一起做核酸,相互喷洒消毒水,结束了长时间的志愿服务工作。此时的华园在一阵“喧闹”之后,显得十分安静,每一位志愿者在退去浓浓的疲惫之后,都露出了一种愉悦与满足。

凌晨5时,刘可晗在回宿舍的路上,惊喜地看到了东边的天空,泛出了一抹日出,是一种将至的、隐约的红色。她拿出手机,定格了这浪漫的瞬间,并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向春天奔跑着的我们,本身也是春天”。

微信图片_20220322111009.jpg


(编辑:张为健)

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