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当前国际秩序与全球治理造成巨大冲击。国际局势云诡波谲,扑朔迷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再次走到十字路口。在此背景下,6月13日,我校召开“疫情下的大国博弈与全球治理”线上学术研讨会,副校长王丽霞参加会议并致开幕辞。
研讨会由我校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联合社会科学研究处共同承办。围绕“疫情下的大国博弈”“华侨华人与全球治理”两个议题,来自我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暨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作了精彩发言。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表示,疫情全球蔓延更需要大国合作,对抗竞争并不可取。
外交学院副校长高飞指出,疫情使全球经济增长下滑,其负面影响可能会持续10年之久。经济下滑会引起政治动荡,长期来看会影响世界格局,在这其中全球化受到的影响最大。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双聘教授石斌说,近来加上疫情的影响,中美关系出现全面倒退,但这只是暂时的,不应把疫情政治化和意识化。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下,中国要趋利避害,不能把中美双边关系的倒退演化成中西关系的倒退。
我校国际关系学院特聘教授尚会鹏对中美两国在疫情中的表现作出了自己的评价。他表示,美国的抗疫是不成功的,这与政府行动缓慢,以及民众不配合有关。中国政府对疫情迅速作出反应并采取措施,且中国人民积极配合政府,使疫情得到了及时的控制。
不过,尚会鹏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抗疫模式可以让全世界学习。疫情之后,中国应更加积极地与国际接轨、与世界融入,使中国文明与现代治理模式实现更好的结合。
我校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游国龙指出,这次的疫情只是大国博弈的一个战场,不要高估它对大国博弈的影响。与战争会产生战胜国与战败国不同,疫情之后所有国家都是战胜国,它只能加速或延缓大国博弈的进程,但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在这次疫情中,中国与欧洲、日本等多强的关系有向好的迹象。与之相反,美国与多强的关系没有增进,甚至出现摩擦现象。
研讨会线上截图
(编辑:张罗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