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华东师大胡范铸教授为我校师生作《现代汉语称谓系统的重新构拟》讲座
2024-06-14


2024年6月11日下午,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CTTI智库)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执行会长胡范铸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现代汉语称谓系统的重新构拟——基于“新言语行为分析”理论的考察》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在华文学院龙舟池校区举行,华文学院院长胡培安教授主持讲座。

胡范铸教授指出,现代汉语系统中存在几个难以解决的称谓问题,如“老外”既不是正式场合可以使用的尊称,也不是用于否定对方的贬称,那么我们该如何系统地定位这类称谓;“小姐”在现代称谓体系中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还能作为尊称存在;现代汉语的称谓数量难以准确确定。因此,重新构拟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尤为重要。胡范铸教授进一步指出,在语言学研究中,“称呼”与“称谓”常被混淆,要建立完整合理的称谓系统,就要先对二者进行区分。根据“新语言行为分析”,任何言语行为,包括称谓都有一定的行为主体,语言交际主体的问题应该从元主体、身份系统、行为过程三个层面加以认识。元主体是一切言语行为都必须关涉的主体问题,语言标记是“人称”代词系统,以“我”“你”“他”来区分“说话者”“听话者”和“监督者”;身份系统是社会身份的定位及其身份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你是谁”的问题,语言标记是“称谓”系统;行为过程是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身份选择与建构的问题,语言标记是“称呼”;在不同场合中,根据不同的语言和行为目的,说话者应选择不同的称呼。

明确了身份系统作为称谓的本质以后,胡范铸教授以身份系统的逻辑关系引出对称谓系统的分类,进而划分出自发性称谓和规制性称谓两种类型。自发性称谓是在长期的语言生活中自发性演化而来的日常称谓;规制性称谓是由特殊社会条件所规定的称谓。胡范铸教授强调,规制性身份系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由这一身份系统产生的规制性称谓,语言学界几乎从来没有讨论过,如与“家庭出身”密切相关的“工人”“富农”等。这种以政治和经济划分的“十字架身份体系”随着改革开放而散架。改革开放前立场分左右,经济分城乡,突显了身份的单一化模式;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多元化身份格局。因此,规制性称谓独立于其他日常称谓而存在,是时代的产物。

根据言语行为互动过程中言说者与听说者的关系,胡范铸教授把自发性的日常称谓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用于直接肯定对方的尊称和谦称,其中尊称又可以分为泛尊称(如“小姐”)和特指性尊称;用于明确贬低对方的傲称和贬称;用于表示彼此关系相当的平称、近称、昵称、婉称、谐称(如“老外”)。

讲座中,胡范铸教授问题环环相扣,语言生动幽默,举例典型易懂,讲解深入浅出。其对语言学的精辟见解、渊博的学术知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培安院长总结了胡范铸教授讲座的要点与亮点,并鼓励在场的同学们学习胡范铸教授的科研精神,享受学术、热爱学术。(撰稿:华文学院 高瑜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