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10周年和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华侨大学“追寻陈嘉庚先生的足迹”嘉庚精神海外传播实践队于今年8月至9月走进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追寻华侨事迹,传扬嘉庚精神。
“忠公、诚毅、勤俭、创新……”在马来西亚吉华独立中学的教室里,实践队员陈熙晴的声音清晰地回荡着,台下的学生跟随节奏,齐声朗诵嘉庚精神的核心内涵。宣讲结束后,陈熙晴深有感触地说:“当听见同学们一起将嘉庚精神朗朗念出时,我的内心有一股说不清的暖流在涌动。或许是因为陈嘉庚奖学金获得者的身份,或许是因为看着学弟学妹稚嫩的模样,或许是因为有机会回来自己的母校宣传陈嘉庚先生的种种伟大事迹,这不只是我作为宣讲者的工作,更像是一种情感的回归。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铭刻着陈嘉庚先生的足迹。”
在马来西亚吧巴中学,实践队员卓嵩原面对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们,深入浅出地讲述陈嘉庚先生的故事,分享这位伟人对中外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在与学生们的互动中,卓嵩原也收获了不少反馈,让他印象深刻。“同学们非常享受这种学习方式,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快速复习旧知识,还能举一反三,做到学以致用,把新的知识点牢牢记在脑海里。这是我课后与学生交流时得到的反馈。”卓嵩原一边播放华侨大学嘉庚学堂特别推出的十二期《忆嘉庚》系列短视频,一边补充道:“我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能够带领大家深入探讨,去挖掘陈嘉庚先生身上所体现的忠公、诚毅、勤俭、创新这四种精神。这些品质不仅塑造了陈嘉庚先生非凡的人生,也成为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学习和传承的宝贵力量。”

在马来西亚华文学校播放《忆嘉庚》短视频
实践队员孔智勇在柬埔寨华明学校的课堂上向学生们提问:“你们知道嘉庚精神吗?提到嘉庚精神,你们会想到几个字?”同学们踊跃举手,回答出嘉庚精神的核心八个字。孔智勇继续追问:“那这八个字里,你们认为哪些词最能代表陈嘉庚先生的伟大品质?”学生们认真思考,积极回应。孔智勇表示:“虽然同学们对汉语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但他们知道陈嘉庚先生作为爱国人士、华侨旗帜、教育家和慈善家的伟大之处,这正是对嘉庚精神最好的诠释。”

马来西亚吉华独立中学的同学们绘制陈嘉庚先生手抄报
在每一所学校,宣讲的结束都不意味着活动的完结。同学们通过绘制手抄报、交流心得,展现了对嘉庚精神的独特理解。孔智勇回忆道:“当我看到学生们投入地创作手抄报时,内心充满了敬佩之情。他们展现出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令人惊叹。起初,他们对陈嘉庚先生的了解或许并不深刻,但在我的宣讲引导下,他们迅速进入了创作状态。尽管作品未必完美,但他们的表现已经非常出色,这正是我对他们手抄报作品的真实评价。”

柬埔寨华明中学的同学们展示陈嘉庚先生手抄报绘制成果
实践队员们不仅在课堂内宣讲,还通过问卷调研和实地访谈,深入了解了嘉庚精神的传播现状。在马来西亚、柬埔寨和中国之间,队员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与这段历史的深刻共鸣。
当实践队抵达厦门陈嘉庚纪念馆,实践队队长洪婷婷在馆内与游客进行深入交流时问道:“您认为现在嘉庚精神的传播情况如何?”游客答:“我们厦门人对嘉庚精神还是非常熟悉的,但在厦门以外的地区,了解的人相对较少。因此,我们也会引导孩子们向省外的亲戚朋友宣传嘉庚精神。当他们有机会来到纪念馆时,我们会带他们参观,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嘉庚精神的内涵。”
随着活动的深入,实践队员们逐渐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实践活动,而是一场精神洗礼。“作为嘉庚学子,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的责任,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义务。”洪婷婷说。
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将本次实践中所获调研数据总结归纳,撰写了《嘉庚精神在中国及东南亚国家的传承传播现状调研》调研报告,实践活动也获得了马来西亚《华侨日报》《诗华日报》《亚洲时报》和柬埔寨《柬华日报》的宣传报道。

马来西亚《华侨日报》报道实践队